时间: 2025-04-28 18:1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1:05
櫜弓卧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弓箭收藏起来,把鼓放倒”,比喻停止战争,实现和平。其中,“櫜”指的是收藏弓箭的袋子,“卧”是放倒的意思,“鼓”在这里代表战鼓。
在文学作品中,櫜弓卧鼓 常用来描绘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如诗歌、散文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或和平主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中,这个成语用来描述战争与和平的状态转变。
同义词:息兵罢战、偃旗息鼓 反义词:兴师动众、兵戈扰攘
櫜弓卧鼓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櫜弓戢矢,卧鼓息兵。”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一直被视为最高理想。櫜弓卧鼓** 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反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
这个成语给人以安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田园诗般的和平景象,以及人们在和平环境中的幸福生活。
在讨论国际关系或历史时,我可能会使用櫜弓卧鼓** 来形容某个时期的和平状态,以此来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櫜弓卧鼓声已远,春风拂面花正开。” 这样的句子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美好。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士兵们将弓箭收入櫜中,战鼓被放倒,四周是宁静的田野和欢笑的人群。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和平与安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y down arms”,意为放下武器,也是指停止战争,实现和平。
櫜弓卧鼓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传递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弛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群凶破殄,始有~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
1. 【櫜】
2.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3.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引证】
《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生伏案卧。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