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53
词汇“櫑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櫑”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木制的酒器,而“木”字则指木材或树木。因此,“櫑木”可能指的是与木制酒器相关的木材。
“櫑木”可能指的是用于制作櫑(一种古代酒器)的木材,或者是与这种酒器相关的木材种类。
由于“櫑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用于制作櫑的特定木材种类。
同义词:木料、木材 反义词:金属、陶瓷(与非木质材料相对)
“櫑”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木制的酒器,而“木”字则指木材或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櫑木”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通用的词汇所取代。
在古代*,酒文化非常丰富,櫑作为一种酒器,其制作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酒器美观和实用性的追求。櫑木的使用可能与特定的文化俗或社会阶层有关。
由于“櫑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酒文化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櫑木”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酒文化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櫑木”这个词汇来增添古风和韵味:
古风悠扬,櫑木酒香,
千年流转,醉了时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酒宴的画面,其中精致的櫑木酒器摆放在桌上,散发出淡淡的木香。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乐器的声音,如古琴或笛子,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櫑木”的词汇,但类似的木制酒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出现,如日本的“枡”或欧洲的“木酒杯”。
“櫑木”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酒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生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櫑】 〔~具〕古代长剑,木柄上镶有蓓蕾形的玉饰,如“不疑冠进贤冠,带~~剑。”。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