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38
词汇“方骖并路”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方骖并路”字面意思是指两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行驶在同一条路上。这个成语比喻双方并肩前进,共同努力,通常用来形容合作无间或齐头并进的状态。
“方骖并路”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原指战车上的两匹马并排拉车,后来引申为比喻意义,形容人们并肩前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团结、协作的正面情感,联想到了团队精神和共同努力的场景。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用“方骖并路”来鼓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方骖并路行千里,同心协力破万难。”
想象两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在宽阔的道路上奔驰,蹄声阵阵,尘土飞扬,给人一种力量和速度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强调合作的力量。
“方骖并路”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的军事和交通情况,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共同前进。
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及太和之辰,虽复崇尚文雅,~,多乖往辙。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骖】
(形声。从马,参声。本义: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骖,驾三马也。 、 《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
【组词】
骖驾
3.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4.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