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6:11
枉诬(wǎng wū)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枉”和“诬”。其中,“枉”意味着不公正或冤枉,而“诬”则指捏造事实或诽谤。结合起来,“枉诬”指的是不公正地指控或冤枉某人,通常涉及捏造的罪名或不实的指控。
在文学作品中,“枉诬”常用于描述角色被不公正地对待或被诬陷的情节,用以展现社会不公或人性的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人受到不公正指控的同情或愤怒。在法律或新闻专业领域,“枉诬”可能特指那些没有事实依据的指控或诉讼。
同义词:诬陷、冤枉、诬蔑
反义词:澄清、平反
“枉”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弯曲,后引申为不正直、不公正。“诬”字同样在《说文解字》中出现,原意为欺骗,后专指捏造事实。这两个字的结合,反映了汉语词汇在表达复杂概念时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在**传统文化中,“枉诬”一词常与正义、道德和法律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真相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名誉和权利的保护。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对“枉诬”行为的打击和预防成为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枉诬”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无辜者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场景,引发对正义和真相的渴望。在个人表达中,使用“枉诬”可以增强语句的情感深度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目睹或听说某人被枉诬,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同情,并可能采取行动帮助澄清事实,支持受害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谎言的阴影下,无辜的心灵被枉诬,渴望一束光,照亮真相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锁链束缚的人,象征着被枉诬的束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悲壮的旋律,表达对不公正的抗议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英语中,“枉诬”可以对应为“falsely accused”或“wrongfully accused”,虽然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传达了被不公正指控的概念。
通过对“枉诬”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不公正和追求正义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枉诬”可以帮助更有效地传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诬】
欺骗。
【引证】
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组词】
诬禄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引证】
《易·系辞》-诬善之人,其辞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诬守纳己赇。 、 、
【组词】
诬扳、 诬罪、 诬系、 诬良为盗;诬言、 诬罔、 诬诋、 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