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0:36
“丑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丑陋或卑鄙的手段进行诬陷或诽谤。基本含义是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故意捏造事实或歪曲真相,以达到诋毁他人名誉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丑诬”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阴谋和陷害,如宫廷斗争、政治阴谋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人之举,如背后说人坏话、造谣生事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新闻学,这个词可能涉及到名誉侵权或虚假报道的问题。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手段的恶劣程度或目的的明确性上,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的是正面的评价和认可。
“丑诬”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丑”(丑陋、卑鄙)和“诬”(诬陷、诽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诬”字已有诬陷之意,而“丑”字则强调了手段的卑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丑诬”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的,与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相悖。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意识的增强,对丑诬行为的法律制裁也更加严格。
提到“丑诬”,我联想到的是阴暗、不公和背叛。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不安和愤怒。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朋友之间的丑诬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破坏了整个社交圈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丑诬”:
在阴暗的角落,丑诬滋生,
谎言的藤蔓,缠绕着真相。
视觉上,“丑诬”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扭曲的面孔;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阴险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lander”或“defamation”,它们在含义上与“丑诬”相近,但可能更侧重于法律层面的定义。
“丑诬”这个词在我对汉语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提醒我在语言表达中要追求真实和正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丑诬”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诬】
欺骗。
【引证】
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组词】
诬禄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引证】
《易·系辞》-诬善之人,其辞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诬守纳己赇。 、 、
【组词】
诬扳、 诬罪、 诬系、 诬良为盗;诬言、 诬罔、 诬诋、 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