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57:13
嫌恨: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嫌”意味着不满、厌恶或猜疑,“恨”则表示强烈的怨恨或不满。结合起来,“嫌恨”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持有深刻的厌恶和怨恨情绪。
“嫌恨”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场景和情感强度可能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未变。
在某些文化中,“嫌恨”可能被视为负面情绪,需要通过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在社会冲突或个人恩怨中,“嫌恨”往往是问题的核心。
“嫌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冲突、痛苦和不和。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理解和宽容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因为嫌恨而导致的关系破裂,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嫌恨”:
在岁月的长河中,嫌恨如影随形,
在心灵的深处,怨恨如刀割。
愿我们以宽容之心,化解这无尽的嫌恨,
让爱与和平,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在英语中,“嫌恨”可以对应为“resentment”或“hatred”,虽然这些词在情感强度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负面情绪。
“嫌恨”这个词在表达强烈负面情绪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嫌恨”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1.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