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2:16
嫌惡(xián z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到厌恶和憎恨。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通常是因为某人的行为、性格或某事物的特性引起了不满或反感。
在文学作品中,“嫌惡”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不满。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嫌惡”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互动中的负面情绪。
这些同义词在情感强度和具体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厌恶”可能比“嫌惡”稍微温和一些,而“憎恨”则可能更加强烈和持久。
“嫌惡”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嫌”字最初指的是猜疑或不满,“惡”字则表示不好的、讨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强烈负面情感的词汇。
在中华文化中,“嫌惡”常常与道德评价相关联,例如对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在社会交往中,表达嫌惡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恰当,因此人们往往需要谨慎处理这种情感。
“嫌惡”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不愉快、压抑的情感体验。它可能引发对冲突、不和谐场景的联想,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社交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对某人的行为感到嫌惡的情况,这种情感促使我保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嫌惡”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例如:
他的言辞如刺, 深深刺入我心, 嫌惡之情, 如潮水般涌来。
视觉上,“嫌惡”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色调和扭曲的形状。听觉上,可能与刺耳的声音或不和谐的音乐相关联。
在英语中,“disgust”和“hatred”可以对应“嫌惡”,但“disgust”更多指生理上的厌恶,而“hatred”则强调深层次的仇恨。
“嫌惡”是一个表达强烈负面情感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
1.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
2.
【憎】
(形声。从心,曾声。本义:憎恨厌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憎,恶也。 、 《礼记·曲礼》-憎而知其善。 、 《国语·晋语》-盗憎主人。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组词】
憎人、 憎妒、 憎命、 憎毒、 憎恨、 憎毁、 憎爱、 憎怜、 憎丑、 憎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