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6:24
前嫌:指以前的不满或矛盾,通常指人与人之间过去的误会或争执。
“前嫌”一词源于汉语,由“前”和“嫌”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嫌”指猜疑或不满,而“前”则表示时间上的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过去的矛盾或不满。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前嫌”往往被视为需要化解的问题。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倾向于通过沟通和理解来消除前嫌,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前嫌”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冲突和不愉快。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耐心和理解,以避免旧矛盾的积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与朋友之间的前嫌。通过坦诚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我们最终化解了这些矛盾,关系变得更加牢固。
诗歌: 前嫌如烟散, 心海复平静。 旧梦已成空, 新日待启程。
在英语中,“前嫌”可以对应为“old grudges”或“past grievances”。不同文化中,对于化解前嫌的态度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前嫌”这个词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需要处理过去的矛盾,通过沟通和理解来维护和谐。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