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37:28
“呕血”字面意思是指因极度悲伤、愤怒或疾病等原因导致口中吐出血液。基本含义通常与极端的情绪或身体状况有关,常用来形容极度痛苦或悲愤的情况。
“呕血”一词由“呕”和“血”两个字组成。“呕”古汉语中指呕吐,“血”即血液。在古代文学中,“呕血”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愤怒,后来逐渐扩展到医学领域,指代具体的临床症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呕血”常与忠臣、烈士的悲壮形象联系在一起,如岳飞的《满江红》中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诗句,虽未直接提及“呕血”,但传达的悲壮情感与之相呼应。
“呕血”一词给人以强烈的痛苦和悲愤的情感联想,常让人想到那些为了理想或正义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呕血”这个词,但在描述极度疲劳或对某事极度不满时,可能会用类似的夸张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呕血书青史,字字皆血泪,句句诉衷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面色苍白、嘴角带血的英雄形象,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悲壮的交响乐,视频中可以是历史剧中的悲壮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itting blood”,但更多是指生理上的吐血,而非情感上的极度悲愤。
“呕血”一词在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不仅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增强情感表达,也在医学领域有其实际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描述复杂的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