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40
抛物面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镜子,其反射面呈抛物线形状旋转而成的曲面。这种镜子的特点是能够将平行于其轴线的光线聚焦到一点(焦点),或者将来自焦点的光线反射成平行光束。抛物面镜在望远镜、太阳能收集器、汽车前照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抛物面镜”一词源自拉丁语“parabola”(抛物线)和“speculum”(镜子)。在古代,抛物面镜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但直到近代,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抛物面镜才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代社会,抛物面镜的应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利用。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抛物面镜被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这反映了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追求。
抛物面镜可能让人联想到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光学的巧妙应用。它也可能唤起对未来科技的憧憬和对自然界奥秘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抛物面镜的应用可能不那么直接,但在参观科技博物馆或天文馆时,可能会看到抛物面镜的实际应用,这可以增加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
在诗歌中,抛物面镜可以被用来比喻集中和聚焦的力量:
像抛物面镜般聚焦, 心灵的光芒在此汇聚, 照亮前行的道路, 驱散黑暗的迷雾。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抛物面镜的形状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太阳能收集器或望远镜。听觉上,可以想象聚焦光线的声音,或者在描述抛物面镜时使用相关的科学解说音频。
在不同语言中,抛物面镜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抛物面镜被称为“Parabolspiegel”。
抛物面镜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和科技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抛物面镜不仅增加了对光学原理的认识,也启发了我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1.
【抛】
(形声。本义:丢弃)。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 《聊斋志异·促织》-纸片抛落。
【组词】
抛漾、 抛撒、 抛撇、 抛官、 抛除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4.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
【引证】
《玉篇》-镜,鉴也。 、 《说文》-镜,景也。 、 《大戴礼记·保傅》-明镜者可以察形也。 、 《汉书·谷永传》-以镜考己行。 、 《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镜之新开。
【组词】
镜袱、 镜心、 镜月、 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