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0:27
啸叫:啸叫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高频、尖锐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是由于物体振动或空气流动产生的。在技术领域,啸叫可能指的是电子设备中由于共振或反馈引起的刺耳声音。
啸叫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啸”和“叫”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高声呼喊和发出声音。在古代汉语中,“啸”常用来形容长而响亮的声音,如“长啸”。随着语言的发展,啸叫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尖锐、刺耳的声音。
在中国文化中,啸叫有时被赋予神秘或超自然的色彩,如古代传说中的“鬼啸”。在现代社会,啸叫更多地与技术问题或环境噪音相关联。
啸叫通常给人带来不适或紧张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往往与不愉快的声音体验相关。在创作中,啸叫可以用来表达混乱、不安或紧急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啸叫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如电影中的特效声音、音乐会上的音响问题,或是自然环境中的风声。
在诗歌中,啸叫可以被用来形容风的狂暴或是内心的挣扎:
风在山谷中啸叫, 如同心中的不安在呼啸。
啸叫的声音往往让人联想到尖锐、快速移动的物体,如箭矢划过空气的声音。在视觉上,可能联想到闪电或快速移动的影子。
在英语中,啸叫可以用“howl”或“screech”来表达,前者更多用于形容狼或其他动物的叫声,后者则用于形容尖锐刺耳的声音。
啸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技术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各种声音现象,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叫】
(形声。本义:呼,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叫,嘑也。 、 《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 、 《楚辞·疾世》。注:“急呼也。”-叫我友兮配耦。 、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 、 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组词】
叫命、 叫聒、 叫号、 叫头、 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