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13
词汇“啸呼”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啸呼”进行深入分析:
“啸呼”字面意思是指大声呼喊或呼啸。其中,“啸”指的是发出长而响亮的声音,如风吹过山谷的声音或人模仿这种声音;“呼”则是指呼喊、呼叫。
在文学作品中,“啸呼”常用来形容英雄豪杰或悲壮的场景,如“英雄啸呼,气吞山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更多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
“啸呼”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用以形容豪迈或悲壮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啸呼”常与英雄气概、悲壮情怀联系在一起,如古代诗词中的“啸傲风月”、“啸歌自得”。
“啸呼”给人以豪迈、悲壮的情感联想,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怀和壮志凌云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啸呼”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营造特定的氛围。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啸呼”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感:
山巅之上,我啸呼,
风声回应,云卷舒。
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风吹过,他大声啸呼,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豪迈和自由。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啸呼”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roar and shout”。
“啸呼”是一个充满古风和文学色彩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