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1: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1:32:48
词汇“[状态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所处的某种特定情况或条件。由于“[状态词]”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词汇,我将选择一个具体的状态词“疲惫”来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疲惫”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或其他活动导致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极度疲劳和无力感。
“疲惫”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疲”和“惫”的结合,分别表示疲劳和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涵盖了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
在现代社会,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疲惫”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休息和放松的渴望,也促使社会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讨论。
“疲惫”常常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需要休息和恢复。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度工作和压力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疲惫”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状态,这有助于表达需要休息的信号。
在诗歌中,“疲惫”可以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如:“星光下的疲惫,是白日劳作的沉默诗篇。”
在英语中,“疲惫”可以对应为“exhausted”或“tired”,在不同文化中,对疲惫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疲惫”是一个描述人类普遍经验的词汇,它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身体和精神的状态。通过学*和分析“疲惫”,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状态方面的重要性。
1.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2.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