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7:46
奉如圭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某物视为圭臬(古代测量工具,象征标准或准则)。基本含义是指将某人或某事视为不可违背的准则或典范,表示极高的尊重和遵循。
在文学作品中,奉如圭臬 常用来形容对经典、权威或传统的极度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学术讨论中,它能够精确表达对某一标准的绝对遵循。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或教育,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对专业准则的严格遵守。
同义词:视为圭臬、尊为典范、视为楷模 反义词:不屑一顾、视为草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视为圭臬”更侧重于标准,而“尊为典范”则侧重于尊敬和模仿。
奉如圭臬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圭臬是古代测量土地的工具,后来引申为标准或准则。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对权威和标准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奉如圭臬**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对权威和传统的绝对尊重和遵循。
这个词组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学者对经典文献的虔诚态度,以及现代人对专业知识的尊重。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态度被我们整个研究团队奉如圭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如星辰指引,被后世奉如圭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古籍前虔诚阅读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ld someone/something in high esteem”或“regard someone/something as the ultimate author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尊重。
奉如圭臬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成语,它不仅传达了对权威和标准的尊重,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组帮助我更精确地表达对某些事物的高度尊重和遵循。
我治军向来注重养廉养耻,‘扬善于公厅,归过于私室’的明教奉如圭臬。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
4.
【臬】
箭靶。
【引证】
《说文》-臬,射准的也。
;引申为目标;准则。
【引证】
张衡《东京赋》-所发无臬。
【组词】
臬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