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17
“奉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恭敬地安置或安放,通常用于指将神像、祖先牌位、遗体等恭敬地安置在特定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多用于较为正式和庄重的场合,如国家领导人的遗体安放仪式、**仪式等。
在文学作品中,“奉安”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庄重、肃穆的场景,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古代帝王或重要人物的遗体安放仪式。在口语中,这个词使用较少,除非是在讨论相关历史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学中,“奉安”可能被用来专门指代特定的仪式或行为。
同义词:安置、安放、安葬 反义词:移除、撤除
“奉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奉”意为恭敬地接受或执行,“安”意为安置或安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限定,主要用于描述庄重的安置行为。
在**文化中,“奉安”与尊重和纪念逝者的传统紧密相关。在社会和政治层面,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国家领导人的遗体安放仪式,体现了对领导人的尊重和纪念。
“奉安”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联想到的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以及相关的仪式和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奉安”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参与或讨论相关的**或历史活动时。
在创作中,可以将“奉安”用于描述一个庄重的场景,如在诗歌中描述一个历史人物的遗体被安放的情景,以此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庄重的仪式,人们穿着正式的服装,安静地进行着奉安仪式。听觉上,可能会有低沉的钟声或庄严的音乐作为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entombment”(埋葬)或“interment”(安葬),但这些词汇没有“奉安”所特有的恭敬和庄重的含义。
“奉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特定语境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行为,还承载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