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6:56
“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情绪或行为。它强调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约束,以达到某种道德、社会或个人目标。
“克己”一词源自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中的“克己复礼”,强调通过自我克制来恢复和遵守社会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行为中。
在**传统文化中,“克己”是儒家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自我约束。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被用来指导个人行为和道德修养。
“克己”给人以积极、自律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我提升和道德修养。它鼓励人们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克己,尤其是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克己”:
在喧嚣的尘世中,我学会了克己,
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克己”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静谧的夜晚,独自冥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宁静、平和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冥想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control”或“disciplin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强调个人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
“克己”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也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克己”有助于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