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7
“人单势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力量单*,没有帮手,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无助和孤立。
在文学作品中,“人单势孤”常用来描绘主角在逆境中的孤独和坚强,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家族衰败后的心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团队中不被支持,或者在社会中缺乏资源和帮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单势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体与集体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用来描述个体在各种情境下的孤立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因此“人单势孤”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不利地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批判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孤立现象。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个体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某次团队项目中感到自己人单势孤的时刻,这时候意识到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茫茫人海中,我如一叶孤舟,人单势孤,却心怀希望。”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广阔的草原或沙漠中,四周无人,显得格外孤独。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只有风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one and unsupported”或“isolated and helpl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孤立无援的情感是相似的。
“人单势孤”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体孤立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也触发了对孤独和无助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自己~,又在陌生地方,必然吃亏。”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单】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3.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4.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