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2:57
少数民族:指在人口数量上相对于主体民族较少的民族群体。在,少数民族是指除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
“少数民族”一词源于对人口统计和社会结构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
在**,少数民族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国家通过各种政策保障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如设立民族自治地方等。
提及“少数民族”,可能会联想到多元文化的美丽、传统节日的欢乐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旅行中,我曾深入了解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让我对民族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少数民族”的元素融入,如描述他们的服饰、舞蹈或音乐,展现其独特魅力。
通过观看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视频或聆听他们的传统音乐,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文化特色。
在不同国家,“少数民族”的概念和处理方式各异,如美国的原住民政策与**的民族政策就有显著差异。
“少数民族”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人口统计的术语,更是一个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3.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4.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