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11:58
“少成若性”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年少时的行为惯就像天性一样”。它强调了儿童时期的行为惯对个人性格和行为的深远影响,认为这些惯一旦形成,就会像天性一样难以改变。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物从小养成的惯或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述。在口语中,家长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教育孩子养成好惯。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这个词汇被用来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少成若性”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早期教育和惯养成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和文学等领域。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儿童教育的重视,认为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未来。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家长和教育者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童年时期的记忆和惯,以及这些惯如何影响我现在的行为和性格。它提醒我,早期的生活经历对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观察到孩子们的行为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根深蒂固。例如,一个从小就喜欢阅读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一个热爱学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童年的一滴墨,
染成一生的画。
少成若性,
绘出未来的模样。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在书堆中阅读的画面,这个画面象征着早期惯的形成。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家长温柔地教导孩子学的声音,这些声音代表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Nature versus nurture”(天性与教养)来表达,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少成若性”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早期惯和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重视早期经历和*惯的培养,这些都将在未来塑造我的性格和行为。
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