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1:50
“丢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失去面子或者尊严,感到羞愧或尴尬。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表现让人感到羞耻,或者自己因为某种原因感到羞愧。
在不同的语境中,“丢人”的使用有所不同:
“丢人”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丢”和“人”两个字组成,其中“丢”意味着失去,“人”则指人的尊严或面子。这个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历史悠久,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
在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丢人”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人对于尊严和荣誉的重视。
“丢人”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尴尬、羞愧和不安。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丢人的情况,比如在公共场合出丑或者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这些经历可能会成为我们反思和成长的契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丢人,丢人,何处是归程?”
想象一个尴尬的场景,比如一个人在公共演讲中忘词,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和尴尬的笑声,这些都可以作为“丢人”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丢人”可以对应为“lose face”或“embarrass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和意义。
“丢人”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个人行为的社会评价,也体现了文化中对于面子和尊严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对于准确传达情感和意图至关重要。
1.
【丢】
遗留。
【引证】
《儒林外史》-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