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9:13
暑夜:指炎热的夏夜。字面意思是由“暑”(炎热)和“夜”(夜晚)两个字组成,基本含义是指在夏季中温度较高的夜晚。
“暑夜”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暑”和“夜”两个常用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暑夜常常与夏季的炎热、夜晚的活动(如乘凉、夜市)以及特定的节日(如中秋节)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和生活惯。
“暑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炎热和不适,但也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人们的社交活动。它可能让人想起童年时在夏夜的玩耍,或是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个人经历中,暑夜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户外活动,如夏夜的野餐或星空下的露营。这些经历加深了对暑夜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暑夜的星辰,如同炙热的泪珠,挂在天际,诉说着夏日的长梦。”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hot summer night”或西班牙语中的“noche de verano calurosa”,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即炎热的夏夜。
“暑夜”作为一个描述特定气候现象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实用性,还能唤起丰富的情感和联想。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夏季的气候特点和文化意义。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