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6:21
暑假:指学校在夏季的长假期,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8月,持续约1-2个月。这个时间段是为了让学生和教师休息,同时也是家庭旅行和休闲活动的高峰期。
暑假一词源于汉语,由“暑”(夏季)和“假”(假期)组成。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暑假,但夏季农闲时期人们也会有休息的时间。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暑假成为学校制度的一部分。
在**,暑假不仅是学生休息的时间,也是家庭团聚和旅游的黄金时期。许多家庭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长途旅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暑假常常让人联想到阳光、海滩、冰淇淋和无忧无虑的时光。它代表着放松和自由,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暑假意味着可以和朋友们在户外玩耍,探索自然,以及参加各种有趣的夏令营活动。
诗歌:
夏日的风,轻轻吹过,
暑假的梦,悠然自得。
阳光下的我们,自由飞翔,
在时间的海洋,尽情徜徉。
在英语中,暑假通常被称为“summer vacation”或“summer break”。不同文化中,暑假的活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与休息和家庭活动相关。
暑假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学校制度中的一个时间段,也承载了人们对休闲、家庭和自然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暑假”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