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32
垢渣(gòu z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污垢和渣滓,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表面的脏污或不洁之物。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比喻为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或不良行为。
垢渣这个词由“垢”和“渣”两个字组成,“垢”指污垢,“渣”指渣滓。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组合形成了现在的词汇,用来形容更广泛的污秽或不良事物。
在中国文化中,垢渣常常与道德败坏或社会不良现象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清洁和道德纯洁的追求。
垢渣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脏乱和不洁。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清洁和秩序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垢渣来形容那些不遵守社会规则、行为不端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垢渣:
城市的角落,垢渣堆积, 心灵的深处,渴望清洁。
看到垢渣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脏乱的街道或堵塞的下水道。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洁工具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um”或“filth”,它们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垢渣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污垢,还扩展到了社会和道德层面。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不洁或不良现象的看法。
1.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2.
【滓】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滓,淀也。 、 《太玄·更》。注:“黑也。”-化白于泥淄。 、 刘峻《送橘启》-脉不粘肤,食不留滓。 、 唐·陆羽《茶经》-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组词】
滓方、 滓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