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46:36
词汇“叹悔”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叹”和“悔”。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叹悔”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后悔而发出叹息。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懊悔和自责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叹悔”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痛苦和自责,如在悲剧或悔恨的情节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对过去行为的后悔。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
“叹”字古已有之,表示叹息;“悔”字则表示后悔。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达深刻后悔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悔过和自省是一种美德。因此,“叹悔”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叹悔”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和深深的遗憾。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叹悔的时刻,比如对某个决定或行为的后悔。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叹悔”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如:
月光下,我独自叹悔,
那些逝去的时光,无法追回。
心中的悔恨,如潮水般涌来,
在夜的静谧中,我只能默默承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窗前,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悔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夜的寂静中,一声深深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gret”或“lament”,但“叹悔”更强调了叹息这一动作,而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
“叹悔”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人生的体验。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2.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