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0:55
词汇“指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指视”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向某个方向并注视。它可能由“指”(指向)和“视”(注视)两个字组成,结合起来表示指向并注视某个目标或方向。
由于“指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专注或指示性的目光,例如在描述人物之间的互动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指向”和“注视”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由于“指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指”和“视”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指视”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例如在描述领导者的指示性目光时。
“指视”可能给人一种专注和指示性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指导或专注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指视”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场景或情感时,它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目光如箭,指视着未来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希望。”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指向远方并注视着某个目标,这种画面可能给人一种专注和目标明确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指视”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指视”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指向并注视的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