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9:54
词汇“指论”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指论”可以理解为“指向性的论述”或“针对特定问题的讨论”。它强调的是论述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文学中,“指论”可能用于描述一种直接而明确的论述方式,强调论述的目的和效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可能是在强调某人说话的针对性。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逻辑学中,“指论”可能用于描述一种有目的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论证。
由于“指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根据需要创造的一个词汇,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论述方式。
在强调实用主义和问题解决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指论”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受欢迎,因为它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使用“指论”可能会给人一种直接、明确和有力的感觉,它强调的是论述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晰、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直接看法或解决方案,可以使用“指论”来强调论述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箭,指论直击心扉,每一句都是对真理的追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会议上直接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调论述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有力的音乐,来强调“指论”的直接性和力量感。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targeted discussion”或“purpose-driven argumen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指论”是一个强调论述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需要强调论述的直接性和有效性时,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论述的清晰度和力量。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