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6:03
“变味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食物的味道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指变得不好吃或者不再新鲜。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性质、特征或感觉发生了负面变化,失去了原有的品质或吸引力。
“变味儿”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变”表示变化,“味儿”指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从字面上的食物味道变化扩展到了比喻意义上的事物性质变化。
在**文化中,食物的新鲜和味道被高度重视,因此“变味儿”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保持原有品质的期望。
“变味儿”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失望或不满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新鲜感或美好记忆的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变味儿”来形容那些曾经喜欢但现在不再吸引我的事物,比如一首歌或一部电视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如流水,青春变味儿,留下的只是回忆的残渣。”
想象一幅画面:一盘曾经美味的食物现在看起来黯淡无光,散发出不愉快的气味。这正是“变味儿”的视觉和嗅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off”或“turn sour”,它们也有类似的比喻意义,用来描述事物品质的下降。
“变味儿”这个词不仅描述了食物的味道变化,还广泛应用于描述事物性质的变化。它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够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感觉和变化。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感受和观察。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