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35
司法:司法是指国家通过其司法机关,依照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活动。它涉及法律的解释、适用和执行,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司法一词源自拉丁语“jurisprudentia”,意为“法律知识”。在**,司法的概念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特别是在秦汉时期,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司法体系也随之建立。
在**文化中,司法象征着公正和权威,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司法的公正性被视为社会正义的体现。
司法往往让人联想到公正、权威和秩序。它代表着法律的严格执行和公正裁决,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司法可能涉及个人权益的保护,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或维护自身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司法比喻为“正义的天平”,在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法官如何通过司法程序揭示真相。
司法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律师的辩论声。视觉上,法庭的庄重氛围和法律文书的严肃性都是司法的象征。
在不同文化中,司法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的司法强调个人权利和程序正义,而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司法是法律实施的核心,它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司法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法律活动,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正义。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