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16:06
“上风官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一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法律纠纷中占据优势,胜诉的可能性较大。
在不同的语境中,“上风官司”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上风官司”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中对风向的比喻,上风意味着风从上方吹来,比喻在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诉讼往往被视为严肃和重要的事务。因此,“上风官司”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承载着对法律公正和胜诉的期望。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意味着在法律斗争中的成功和优势。联想可能包括法庭、律师、证据等与法律相关的元素。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曾经参与过法律纠纷,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体会。例如,在一场合同纠纷中,通过充分的准备和专业的法律支持,最终在官司中占据了上风。
在诗歌中,可以将“上风官司”融入到描述正义和胜利的诗句中:
正义如风,吹散阴霾, 上风官司,昭示光明。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场景,律师在辩论中占据优势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声和法官的判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nning the case”或“having the upper hand in the lawsuit”,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在法律纠纷中的优势地位。
“上风官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它不仅描述了法律纠纷中的优势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法律公正和胜诉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相关的信息和情感。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