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0:20
淡饭黄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简单的饭菜和黄色的腌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简朴,饮食清淡,不追求奢华。
在文学作品中,淡饭黄齑 常用来描绘隐士或清贫文人的生活状态,强调其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生活非常节俭或贫困。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贫困线以下的生活水平或节俭的生活方式。
同义词:粗茶淡饭、清汤寡水、简衣粝食 反义词:山珍海味、锦衣玉食、膏粱厚味
淡饭黄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简朴生活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传统论述中仍然可见。
在传统文化中,淡饭黄齑** 常与儒家思想中的“节俭”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相联系。它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或对现代社会物质主义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他一生过着淡饭黄齑的生活,但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智慧,这让我对简朴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淡饭黄齑度春秋,
心无挂碍自逍遥。
山川草木皆知己,
一瓢清水胜琼瑶。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者在简陋的屋舍中,面前是一碗简单的米饭和一碟黄色的腌菜,周围是宁静的自然环境。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古琴音乐,营造出一种平和、淡然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d and water”(面包和水),用来形容简单或贫困的生活。然而,淡饭黄齑 更强调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
淡饭黄齑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更体现了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节俭和淡泊的重要性。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珍视简单生活的价值,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节俭和淡泊的原则。
住的是小窗茅屋疏篱,吃的是粗羹淡饭黄齑,穿的是破帽歪靴布衣。
1.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
2.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饭,食也。 、 《礼记·玉藻》-饭飱者三饭也。 、 《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 、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 、 《孟子·尽心下》-饭糗(干粮)茹草。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组词】
尚能饭否;饭粥、 饭蔬
3.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4.
【齑】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引证】
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
【组词】
齑盐、 齑盐运、 齑盐布帛、 齑盐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