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47:19
词汇“农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承担的劳动和义务。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农役”进行深入分析:
“农役”的字面意思是指农民在农田中所从事的劳动,包括耕种、播种、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它强调的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农役”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农”(农业)和“役”(劳动、义务)组成。在古代,农役常常与封建社会的徭役制度相关,农民需要为地主或国家提供无偿劳动。
在**传统文化中,农役被视为农民的基本职责,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役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提到“农役”,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村的宁静生活以及农业的重要性。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农民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农村体验过农役,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农业生产的不易。
在诗歌中,可以将“农役”融入描绘农村生活的诗句,如:“晨曦微露,农夫肩挑希望,踏入田间,农役如歌。”
提到“农役”,可能会联想到田野、农具、农民劳作的身影,以及清晨鸟鸣和农具碰撞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农役”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arm work”或“agricultural labor”,强调的是农业劳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农役”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劳动的艰辛。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也体现了社会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农役”等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