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13
损德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损害道德或德行。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或者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损德 可能用来批判某些角色的不道德行为,强调其行为的负面后果。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直接批评某人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法律,损德 可能被用来讨论某些行为的道德合法性。
同义词:不道德、缺德、败德 反义词:道德、德行、美德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指向的行为类型,而反义词则强调了道德行为的正面性质。
损德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损”意味着减少或损害,“德”则指道德或德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批评和评价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和德行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损德** 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很强的批判意味,常用于强调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性。
损德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欺骗和背叛等负面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沦丧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做出损德的行为,我可能会选择远离这样的人,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可以将损德 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损德之风,吹散了诚信的种子, 在人心的荒原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损德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沉的画面,或者是悲伤、愤怒的音乐旋律,这些都是与负面情绪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损德 可以对应词汇如 "unethical" 或 "immoral",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用于描述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
损德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强有力的道德批判词汇,它不仅揭示了行为的不当,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构建清晰的道德判断和表达至关重要。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