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02
损失:指因某种原因而失去或减少某物,通常指财产、利益、时间、生命等方面的减少或丧失。
“损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失而复得”,后逐渐演变为指“失去”或“减少”。在现代汉语中,其意义更加明确,主要指财产或利益的减少。
在许多文化中,“损失”常常与悲伤、遗憾和反思联系在一起。社会对损失的反应往往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对生命的理解。
“损失”一词常常引发负面情感,如悲伤、失望和焦虑。它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一切,并对未来保持警惕。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投资失败导致的经济损失,或是失去一位亲近的人带来的情感损失。
在诗歌中,“损失”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在时间的河流中,我们失去了青春的色彩, 但记忆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在英语中,“损失”对应词汇为“loss”,在法语中为“perte”,在德语中为“Verlust”。尽管语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和概念相似。
“损失”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物质上的减少,还触及情感和心理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损失”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