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44
拘责: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进行限制、约束或责备。它强调的是一种负面的评价或惩罚,通常是因为某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或期望。
拘责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拘”意味着限制或束缚,“责”意味着责任或责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不当行为的负面评价和惩罚。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拘责的接受度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拘责可能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控制手段,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宽容和理解。
拘责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压力、不安或羞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被批评或惩罚的情景,影响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在个人生活中,拘责可能出现在工作、学校或家庭环境中。例如,一个学生可能因为违反校规而受到老师的拘责,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在诗歌中,拘责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抗议:
当正义的声音被拘责, 沉默的灵魂在黑暗中呼喊。
拘责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面孔、严肃的语气或纪律严明的环境。视觉上,可能是一张严肃的脸或一个封闭的空间;听觉上,可能是严厉的训斥声。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拘责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reprimand”或“chastise”,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更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类型的拘责。
拘责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情感的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对不当行为的批评和惩罚。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理解。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中的批评和惩罚机制。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