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6:45
词汇“斩竿揭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斩竿”指的是砍断竹竿或木竿,“揭木”则是指揭开或抬起木头。这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并没有明确的现代含义,可能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有其特定的意义。
由于“斩竿揭木”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文献中的用语,需要具体的历史文献来解读。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如果它在某个古代文献中出现,可能需要结合该文献的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例句。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分析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讨论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分享与该词汇相关的个人经历或故事。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尝试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探讨其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由于“斩竿揭木”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献或语境中,可能需要具体的研究和解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这些词汇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表达。
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竿】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引证】
《说文》-竿,竹梃也。 、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 、 《管子》-禁藏母拊竿。 、 张衡《西京赋》-竿殳之所揘毕。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 竿殳、 竿首、 竿头
3.
【揭】
标志。
【引证】
郭璞《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
揭揭。
4.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