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54:09
山魈(学名:Mandrillus sphinx)是一种生活在非洲中部的大型猴类,属于灵长目猴科。山魈以其鲜艳的面部色彩和强壮的身体而闻名,雄性山魈的面部色彩尤为鲜艳,呈现出蓝色、红色和紫色的复杂图案。
在文学作品中,山魈可能被用作象征性的元素,代表野性、力量或神秘。在口语中,山魈可能被提及作为动物学或自然历史的话题。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和动物学,山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行为、生态和进化。
同义词:狒狒(在某些特征上相似,但狒狒的面部色彩不如山魈鲜艳)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小型、温顺的动物如兔子进行对比。
山魈一词源自拉丁语“Mandrillus”,意为“面具”,可能是因为其面部色彩像戴了面具一样。在英语中,山魈被称为“Mandrill”,这个词在1*世纪被引入英语,源自法语“mandrill”。
在非洲某些地区的文化中,山魈可能被视为神秘或神圣的动物,与某些神话或传说相关联。在现代社会,山魈因其独特的外观和行为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山魈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敬畏,它们的鲜艳面部色彩和强壮的体格让人联想到野性和自然的力量。这种联想可能影响我在描述自然或野性主题时的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山魈主要出现在动物纪录片和科普书籍中,它们的存在提醒我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魈:
在丛林的深处,山魈的面具闪耀, 蓝色的眼,红色的唇,紫色的骄傲。 它们在树间跳跃,自由而狂野, 自然的画笔,绘出生命的奇迹。
山魈的鲜艳面部色彩可以让人联想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它们在丛林中的叫声则可能带来一种原始和野性的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山魈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非洲某些部落文化中,山魈可能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们可能更多地被视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山魈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动物,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科学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山魈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魈】
山魈。山中精怪。
【引证】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
【组词】
魈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