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9:12
天理不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天道或自然法则所不能容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情况极其恶劣,违背了道德或正义,以至于连天道都无法容忍。
在文学作品中,天理不容 常用于强调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极其邪恶或不公,如在《水浒传》中,描述恶霸的行为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表达对某件不公正**的强烈不满或谴责。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强调某些行为的不可接受性。
同义词:天诛地灭、天怒人怨、罪不容诛
反义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天理不容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哲学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对天道和伦理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法律和日常语言中,用以表达对不公正和邪恶行为的强烈谴责。
在传统文化中,天理不容** 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社会不公或道德沦丧的情况下,这个词汇被用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促使社会回归正轨。
天理不容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正义感,让人联想到黑暗与光明的对比,以及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反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或恶劣的行为,我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我的不满和谴责,例如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某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黑暗的深渊,
恶行如潮涌,
天理不容,
正义之光终将照亮。
天理不容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画面和沉重的音乐,如低沉的鼓声和阴郁的色调,象征着不公和邪恶。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gainst the will of God" 或 "beyond redemption",都表达了类似的对极端不道德行为的谴责。
天理不容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谴责,也让我更加理解和尊重道德和正义的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和文化的讨论中,表达我的观点和情感。
如此冤情,若不诛卫郑,~,人心不服。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