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8:23
词汇“得荫忘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其字面意思是在得到庇护或好处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或责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得到某种利益或保护后,变得忘恩负义或不再珍惜自己的处境。
“得荫忘身”字面意思是在得到树荫(比喻庇护或好处)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或责任。基本含义是指人在得到帮助或好处后,忘记了原本的困境或应尽的责任,变得自私或不感恩。
“得荫忘身”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恩图报和感恩的重要性。因此,“得荫忘身”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得到帮助后不懂得回报的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批评和警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得到好处后变得自私和不感恩的人。它提醒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帮助,并懂得回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在得到帮助后变得不再珍惜或感恩。这时,我们可以用“得荫忘身”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得荫忘身者,如叶落秋风,不知根深何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树荫下享受庇护,却忘记了树的恩惠。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警示性的音乐,来增强这个成语的情感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批评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得荫忘身”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用来批评那些在得到帮助后变得自私和不感恩的人。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他人的帮助,并懂得回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荫】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荫,草阴也。 、 《广韵》-荫,草阴地也。 、 《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赵盂视荫。 、 《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荫嘉谷。 、 《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荫不祥之木。 、 《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 《荀子》-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组词】
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