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9:20
词汇“得财买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可能与“得到财富后释放或放弃某些东西”有关。然而,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推测进行。
“得财买放”字面意思是指在获得财富后,用这些财富来换取某种形式的释放或放弃。这可能涉及到法律、道德或个人层面的决策。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因获得意外之财而选择放弃某些责任或义务的情景。
由于“得财买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或社群的特定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出主流语言使用。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得财买放”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或策略,表示个人在获得财富后能够明智地选择放弃某些不必要的负担。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解脱和自由的情感联想,尤其是在描述某人摆脱了长期的压力或责任后。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它可以启发我们在获得财富或成功后,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责任。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得财买放”作为一个主题,探讨财富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财富时的选择和后果。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人在获得财富后选择放弃某些东西的场景,如放弃繁忙的工作生活,选择回归自然或家庭。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者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情况。
“得财买放”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然而,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财富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深度的认识。
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财】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引证】
《说文》-财,人所宝也。 、 《广雅》-财,货也。 、 《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以九赋敛财贿。 、 《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与其财用。 、 《礼记·坊记》。注:“币帛也。”-先财而后礼。 、 《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 《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 、 《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 、 《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财。 、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组词】
资财、 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3.
【买】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买,市也。 、 《庄子·逍遥游》-请买其方百金。 、 《墨子·经说》-买粥易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礼记·曲礼》-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组词】
买嘴吃、 买市、 买山、 买骨、 买菜求益
4.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