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6: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21:21
“得胜褂”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象征胜利或成功的服饰。在古代,这种服饰可能特指将领或战士在战斗胜利后所穿的特殊服装,用以彰显其英勇和战功。
在文学作品中,“得胜褂”可能被用来形容英雄人物在取得重大成就后的装束,象征其荣耀和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及,通常会带有一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知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研究者可能会探讨古代服饰的象征意义,包括“得胜褂”。
“得胜褂”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含义与古代战争和胜利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有所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语境中仍被提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常常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得胜褂”作为一种象征胜利的服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胜利的重视和对英雄的崇拜。
提到“得胜褂”,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英雄形象,以及胜利后的荣耀和庆祝场景。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得胜褂”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参与历史重现或古装剧的演出,可能会实际接触到类似的服饰,从而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战鼓声中,英雄披上得胜褂,星光下,荣耀如潮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将领身着得胜褂,站在战场上,背景是夕阳的余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以及胜利后的欢呼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象征胜利的服饰可能被称为“胜利袍”或“荣耀衣”,但其具体形式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得胜褂”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社会对胜利和荣耀的重视。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历史知识。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3. 【褂】 中式的单上衣。 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