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17:24
俗称:指在正式名称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非正式或更为通俗的称呼。它通常源于*惯、传统或便于交流的需要,而非官方或学术上的命名。
俗称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通俗的称呼”。随着语言的发展,俗称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地名、物名,还涉及各种社会现象和日常事物。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俗称反映了当地的风俗*惯和语言特色。例如,**的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俗称,这些俗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俗称常带有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感觉,它让人们感到熟悉和舒适。在使用俗称时,人们往往能够迅速建立起一种非正式的、轻松的交流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各种俗称,比如“小笼包”代替“灌汤包”,“打车”代替“叫出租车”。这些俗称让交流更加便捷,也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俗称来描绘地方特色,如:
渔人码头,海风轻拂,
老船长讲述着海的故事。
俗称常与地方特色、传统*俗相关联,可以想象一幅充满地方风情的画面,或是听到当地人用俗称交流的亲切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俗称的使用情况相似,都是为了方便交流和表达。例如,英语中的“downtown”(市中心)就是一个俗称,而非正式的地理学术语。
俗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增强了交流的亲和力和实用性。通过对俗称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和社交环境。
1.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2.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