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5:08
“不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平凡、不普通,具有超出一般水平的特点。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雅、独特或卓越的品质,与“平凡”、“普通”相对。
“不俗”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不俗”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或作品的艺术水平,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不俗”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高尚。在现代社会,“不俗”也被用来评价个人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不俗”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高雅、独特和卓越。它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艺术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不俗”来形容一位朋友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总能捕捉到独特的视角和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俗”:
晨曦微露,山川不俗,
一抹轻云,画卷中游。
“不俗”一词可以联想到高雅的艺术画廊、古典音乐会或精致的手工艺品,这些场景和声音都能唤起人们对“不俗”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不俗”可以对应为“outstanding”或“extraordinar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用来形容卓越和非凡的品质。
“不俗”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美化作用,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俗”能够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