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33
“俗气”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的品味、风格或行为显得低俗、缺乏品味或过于普通,不符合高雅或时尚的标准。它常常带有贬义,暗示某物或某人缺乏独特性或创新性。
“俗气”一词源于汉语,最初可能与“俗”字相关,指的是普通、大众化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低俗、缺乏品味的状态。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俗气”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接受和欣赏大众化的风格,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追求独特和高雅的风格。
“俗气”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缺乏品味、创新和独特性的形象。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物或某人的整体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俗气”来形容一些过于商业化或缺乏创意的产品设计,或者在评价某些流行趋势时使用这个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俗气”: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
俗气的霓虹灯闪烁不停,
掩盖了星空的璀璨,
迷失了心灵的纯净。
“俗气”可能让人联想到过于鲜艳、刺眼的颜色,或者重复、单调的旋律,这些都可能给人一种缺乏品味和创新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俗气”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都指向低俗、缺乏品味的状态。
“俗气”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们评价和区分不同的事物和风格。通过深入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