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1:20
柴立不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柴一样直立,不屈服。基本含义是指人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即使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也保持原则和立场。
在文学作品中,柴立不阿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坚韧性格或高尚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坚定立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面对挑战时依然坚持原则的人。
同义词:坚定不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反义词:随波逐流、屈服、妥协
柴立不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坚定和正直品质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品和性格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柴立不阿** 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当有坚定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坚定、正直和勇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原则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在面对学术界的压力时,依然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柴立不阿 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柴立不阿,心如磐石, 风雨无阻,信念不移。 岁月流转,唯有正直, 在时光的长河中,永存不朽。
视觉上,柴立不阿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棵挺拔的松树,在风雪中依然屹立不倒。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坚定的脚步声,或是心跳的稳定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and firm" 或 "hold one's ground",虽然它们传达了类似的坚定立场,但没有柴立不阿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柴立不阿 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理解了坚持原则和正直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个成语,以表达我对坚定和正直品质的尊重。
他当官以来一向都~,因此仕途失意。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