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1:19
“手脚无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脚不知道放在哪里,形容人在紧张、慌乱或不知所措时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或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显得非常慌张和无助。
在文学作品中,“手脚无措”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反应,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尴尬或不知所措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个体或团队在压力下的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手脚无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人体动作和心理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在紧张或慌乱状态下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手脚无措”常被用来形容人在社交场合或正式场合的尴尬状态,反映了人对于礼仪和应对能力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保持镇定和得体的行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自己在面对未知或困难时的无助感,以及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迫切心情。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因为紧张而手脚无措,甚至连准备好的稿子都读得结结巴巴。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手脚无措”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我站在舞台中央,手脚无措。
心中的诗句,如风中的羽毛,
飘散在寂静的夜空,无处可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人群中,双手不知所措地摆动,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心跳声和急促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a loss for words”或“out of one's depth”,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手脚无措”,但也表达了类似的不知所措的感觉。
通过对“手脚无措”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人在紧张或慌乱状态下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一回:“慌得个~,口中虽是不言,心内好生着急。”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