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1:2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1:23:24
“柴燎告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燃烧柴火向天祈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古代帝王或贵族在重大仪式或庆典时,通过燃烧柴火的方式向天神表达敬意和祈求。
在文学作品中,“柴燎告天”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或祭祀场景,增强历史感和庄严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的具体细节。
同义词:祭天、祈天、告天 反义词:无(这个成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难以找到直接的反义词)
“柴燎告天”源自古代**的祭祀文化,特别是在商周时期,帝王和贵族通过燃烧柴火的方式向天神祈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柴燎告天是一种重要的和政治活动,体现了古人对天命的敬畏和对国家安定的祈求。这种仪式不仅具有**意义,也是展示君权神授观念的重要手段。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和神秘的祭祀活动。它激发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古人对天命的敬畏。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看到关于古代祭祀的展览,其中就有关于柴燎告天的描述,这让我对古代的**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使用了“柴燎告天”这个成语,以增强诗歌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宫廷中,燃烧的柴火发出噼啪声,烟雾缭绕,人们虔诚地向天祈祷,这种场景不仅视觉上震撼,听觉上也充满了庄严和神秘。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祭祀活动也有出现,如古埃及的法老在重要仪式中也会进行类似的祭祀活动,但具体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柴燎告天”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符号,也是理解古代*和政治观念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也增强了我对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的认识。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
3.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