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09:0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09:05:33
“柴米油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四种基本物品:柴火、米粮、油和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琐碎事务,强调生活的平凡和实际。
在文学作品中,“柴米油盐”常用来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如《红楼梦》中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进一步扩展了日常生活的元素。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来表达生活的基础和实际。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基本生活成本和消费模式。
同义词“衣食住行”同样强调基本生活需求,而“风花雪月”则指的是浪漫或不切实际的事物,与“柴米油盐”形成鲜明对比。
“柴米油盐”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反映了农业社会中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物质需求,也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文化中,“柴米油盐”代表了家庭和社会的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因素。它强调了平凡生活中的责任和奉献,是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馨和踏实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日常生活的平凡美好。它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小确幸,认识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在超市购买柴米油盐时,我都会想到这个成语,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是构成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柴米油盐,编织生活的网,每一丝线,都是家的方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馨的家庭厨房,炉火上炖着汤,桌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和粮食,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d and butter”,指的是基本生活需求,但不如“柴米油盐”那样全面和具体。
“柴米油盐”这个词汇不仅仅是对物质需求的描述,更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珍惜平凡中的不平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真谛。
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
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
3.
【油】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
4.
【盐】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同本义。
【引证】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史记·货殖列传》-鲁盐漆丝。
【组词】
盐酱口、 盐枭、 盐斤、 盐捕分府、 盐钞法、 盐呆子、 盐官、 盐院、 盐丁、 盐引、 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