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48:03
“劳劳攘攘”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忙碌、纷乱的样子。其中,“劳劳”表示辛苦、劳累,“攘攘”表示纷乱、拥挤。整个成语传达了一种人们在繁忙中奔波、不得安宁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劳劳攘攘”常用来描绘市井生活的繁忙景象,如市场上的喧嚣、街道上的拥挤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繁忙、混乱的场合,如办公室的工作场景、家庭聚会等。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城市规划,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城市生活的节奏和人群的行为模式。
“劳劳攘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繁忙和混乱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社会现象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劳劳攘攘”常常与勤劳、奋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过度繁忙和缺乏休息的生活方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疲惫。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繁忙中失去自我,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的火车站体验过“劳劳攘攘”的场景,那种人群拥挤、匆忙赶路的情景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劳劳攘攘的市井,藏着无数故事,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繁忙市场的画面,人们推着购物车,摊贩叫卖,孩子哭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快速、充满活力的音乐,如爵士乐,来增强“劳劳攘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stling and bustling”或“hectic and chaotic”,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繁忙和混乱的情感是相似的。
“劳劳攘攘”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繁忙和混乱的场景,也让我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和宁静。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3.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4.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