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0:58
词汇“嚬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信息中进行分析。
“嚬伸”的字面意思可能与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有关。在古汉语中,“嚬”可能指的是皱眉或不悦的表情,而“伸”则通常指伸展或伸直的动作。因此,“嚬伸”可能描述的是一种带有不悦情绪的身体伸展动作。
由于“嚬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献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在描述人物的情绪或行为。
由于“嚬伸”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皱眉伸展”或“不悦地伸展”。反义词可能难以确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嚬伸”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踪。它可能是由两个古汉语词汇组合而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组合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因此,“嚬伸”可能在描述古代人物的行为和情绪时有所应用。
“嚬伸”可能让人联想到不悦或不满的情绪,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动作。这种词汇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压抑或不快的情绪。
由于“嚬伸”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可能会用更常见的词汇来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嚬伸”用于描述一个古代人物在听到不悦消息后的反应,增加文本的历史氛围和文学色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皱眉并伸展身体的画面,这种动作可能伴随着一种不满或不悦的情绪。
由于“嚬伸”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嚬伸”是一个不常见的古汉语词汇,可能在描述古代人物的情绪和行为时有所应用。由于其不常见,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这个词。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更常见的词汇更为实用。
1.
【嚬】
一种开花植物 。亦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
本义:皱眉。 同: 颦
【引证】
韩愈《柳州罗池庙诗》-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组词】
嚬眉、 嚬笑、 嚬瘁、 嚬呻
2.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