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4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7:44
征马:字面意思是指被征召的马匹,通常用于军事或官方用途。在古代,征马是指国家征召的战马,用于战争或运输。
征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征”字有征召、征用的意思,“马”即马匹。随着时间的推移,征马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征马是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是社会秩序和权威的体现。征马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需求和政治结构。
征马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英雄和历史的敬仰。
在个人经历中,征马可能与历史学*或参观古代战场有关,让人对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有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征马可以被用来象征勇气和牺牲:
征马蹄声远,
英雄血未干。
古道风尘起,
忠魂永不还。
征马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古代战场上奔驰的马匹,尘土飞扬的景象。听觉联想则是马蹄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或古希腊,也有类似的征召马匹用于军事的概念,但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征马一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语言,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征马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军事制度,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